在十渡山里的太陽出來的晚。六點多鐘還未露頭,我踩著露水來到山坡的花椒樹下,把籃子掛在了花椒樹枝上。此時,拒馬河兩岸的山坡上,綴滿紅色花椒的樹叢,連成一片,如漂浮的云?諝馇逍聧{谷里,到處聞到花椒的清香。
十渡是北京花椒的主要產地;ń窐鋵儆诠嗄净蛐棠,枝干不高;ń烦墒煸倭⑶锕澢昂,成熟的花椒呈紅色,曬干后從紅色表皮吐出來的籽呈黑色,碾碎黑色的籽殼,露出來的果仁就是白色;ń窔ぞ褪谴蠹沂秤玫幕ń,還可入藥;ń纷哑嵣系蕊暳;仁可以榨油;ń酚蛣e有一股清香;ń芬簧硎菍,經濟價值級高,是十渡農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。熟透的花椒不及時采摘便自行落地,不熟又不能摘,這中間只有二十天的時間。摘花椒是十渡人最忙的季節。
我一下手,便捏在葉子下的一根尖刺傷,不禁尖叫一聲;ń窐涞闹l上長滿了尖尖的刺,一雙手在枝葉覆蓋的綠葉中上下翻飛,挨刺扎是不可避免的。十渡有一句俗語:“怕扎別摘花椒”。好在花椒刺扎得鮮血淋漓也絕不感染,只留下一個黑點。愈是天天食用的東西,而真正知道怎么生長的愈少,花椒便如此。說大家吃的花椒是一粒粒從樹上摘下來的,你一定不信。摘花椒實際上用得上的只是大拇指和食指。摘花椒是血肉的搏斗,幾天下來,手指斑斑點點成了蜂窩。手伸在枝葉中看不見,就要跟著感覺走。戴手套、使剪刀的那就是門外漢了。
太陽升起來了,村里摘花椒的人都出動了,嬉笑叫喊聲灑滿了山坡。
摘花椒大多是站立,精神高度集中。幾個小時候后,我堅持不住了。頭頂的太陽像個火盆,花椒樹下熱的像蒸籠,只覺得嗓眼兒里冒起了火。忽然聽到不遠處有個冰棍兒的叫賣聲,初以為調皮青年在學賣冰棍兒的在叫。當扛著一箱冰棍的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來到樹旁,才知是真的。
十渡人恪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觀念;ń芳炔皇┓蕽菜,也不剪枝,全靠自然生長?節秤挚购,雖然收成不一,但年年有收成。大自然的恩賜,養成了十渡人與世無爭,靠天吃飯的思想。山里人習慣祖先留下的章法,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一貫制。摘花椒的大忙季節,居然不摘花椒賣冰棍兒,引起了我的好奇!安徽ń焚u冰棍兒,不怕人說你不務正業?”我問。
他笑了,“人們越是都下地摘花椒,我越要賣冰棍,一天下來可以賺兩張。摘最好最密的花椒一天不過曬4斤干椒,在說天熱賣冰棍兒,早晚涼快了還可以摘自己的花椒!倍嗑鞯念^腦!年輕人似乎碰上了知音,越說越激動!拔覀儾荒苤欢⒅缴系哪菐字ń妨,我們還想幾個人聯合起來收購花椒到外地去買!边@種想法夠大膽,我驚訝了。
因為第一天摘花椒,體力不支,未到中午就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下了山。但一起想那個年輕人的話,想起家鄉人的變化,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。